当前位置:风华>历史军事>舍弟诸葛亮> 第323章 凛冬之下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323章 凛冬之下(1 / 3)

郭嘉有条有理地把未来可能的对刘作战的具体进攻方向,仔细盘点了一番,终于说得曹仁哑口无言。

曹仁这才意识到:郭嘉并不是怯战找托词,人家都是想明白了的。

连一边始终冷眼旁观的曹操,也不得不承认郭嘉这次的眼光可以。

到时候打琅琊,战术上既灵活、初期投入小,不用一打就孤注一掷难抽身,又同样能起到试探敌人的效果。

简直收放自如,两全其美。

还能切断刘袁之间的陆上联络,并且在刘备的淮北防线上撕开一个口子。

只要突破了琅琊,让刘备失去沂水和蒙山这两道屏障。

届时刘备在徐州的防线,非得直接退到淮河不可。

整个徐州除了淮南的广陵郡以外,其他都会回到曹操之手。

毕竟刘备的其他领土,都是在淮河以南的。只有琅琊、东海、下邳孤悬于淮北。

刘备要守住淮北部分,关键就是前出到鲁西南的沂蒙山区险要之地,这儿被突破后,淮北刘占区就整个无险可守了。

把这些关窍统统想明白后,曹操终于爽朗一笑,对郭嘉的计策表示了赞许和肯定:

“奉孝此计甚善!如今寒冬不宜用兵,东线被袁谭小胜一场,就让子廉先转入防御好了,咱不争一时之长短!

魏郡这边,继续对本初保持压力。只要本初不死,我们就以不变应万变。真到了本初不支之时,只要看到二袁内斗的苗头,我们便可回师南下,去琅琊试试玄德的深浅。

若能取胜,便能全取除广陵以外的剩余徐州全境。纵然不能胜,到时候袁尚袁谭估计也已经深陷内斗不能再拔了,咱再浅尝辄止回军北伐,视袁尚袁谭强弱,决定优先夺取青州还是冀州。”

曹操说得这么审慎,分了这么多种情况,曹仁和曹休就知道他绝对是认真的,这种情况下也就没必要再劝谏了。

曹休年轻气盛,连忙赞道:“叔父何必长他人志气,以朝廷雄师天威,到时候南征东进,岂有不灭之理?叔父真是虚怀若谷,竟连‘万一不利’都考虑到了,虽韩白不及也。”

曹操笑着摆手:“诶,少年人不要太气盛,兵凶战危,未虑胜,先虑败!”

曹休赶紧摆出诚恳受教的姿态:“叔父教诲,定当谨记!实在令我受益良多!”

曹操也懒得回应年轻人那点小心思,示意这個话题就此打住。

……

曹操和郭嘉、曹仁商讨好应对之策后,就把处理意见回复给了东线的曹洪。

一方面让曹洪按兵不动,整个冬季剩余的时间都可以保持守势,只要别再出乱子就好,不要求反攻,短时间内也不会给他援军。

另一方面,曹操也滴水不漏地对曹洪的大意兵败表达了训诫,该降职还是要降职,该罚俸还是要罚俸。

以示朝廷赏罚分明,办事公允。

毕竟曹操是汉室的司空,朝廷是汉家的不是曹家的,影响上还是得注意。

但降职也不过是把杂号将军的那个号给挪了一挪,换了个更卑微一点的号,实权方面没有丝毫变化。

曹洪原先管多大的事儿,降职后还是依然管那一摊。

这一点上,倒是跟原本历史上几十年后、诸葛亮街亭兵败时的处置差不多,“自贬三等,以督厥咎。为右将军,行丞相事,所总统如前”。

注:汉语里“总统”这个词的最原始出处,就是从《诸葛亮传里来的。最初是指“一个人无论是否名实相副,但实际上始终总领全国政务”

曹洪一开始有些不理解,为什么曹操不立刻派援军助他反攻。但冷静下来后,他也意识到这决策才是最正确的,分清了轻重缓急。

加上几天之后,对面的袁谭不知轻重,小胜一场觉得自己行了,主动到东光县这儿踢了一脚铁板。

曹洪又小胜回来一场,捞了一两千人头,也找回了面子,他也就不急着反攻了。

整个建安六年冬,就在这样天寒地冻各自守城的相持状态下过完了。

军事上双方虽然都歇了,但曹操在政治上和攻心的盘外招方面,确实一直没歇。

他让郭嘉用计强化情报和攻心作战,一方面打探袁绍的健康状况,一边各种派细作流言动摇袁家的人心,一边尽可能搞各种打脸的小动作让袁绍多丢点脸。

随着时间进入腊月,郭嘉最后一次通过秘密渠道打探到,袁绍的健康状况又有进一步的恶化。

考虑到袁绍得的是中风,双方都有资深医官可以分析这种疾病的病情特征、注意事项。

所以曹操也很清楚,按照最新的情况,袁绍大概率是熬不过这个冬天了。

区别只是腊月死还是正月死的问题。

但后续的细节,曹操和郭嘉很快就无从打探了,因为邺城传来的最新消息显示,袁绍之妻刘氏,已经彻底隔绝了内外消息。

这架势,或许等袁绍真死了,她都能秘不发丧一阵子,夹带点私货。

……

随着南皮解围之战及其后续连锁反应,彻底尘埃落定。

袁谭一方认清了形势,自然要对太史慈大加感激,并且对太史慈背后的刘备也感恩戴德。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